周岐原
地方官員想升遷,就要拚環保,台商受不了?那請你趕快走…
已更新:2020年4月14日

編按:昆山市政府突如其來的停產令,對年底趕工的製造業有如震撼彈,一位不具名台商指出,這次行動表現中國當局大幅翻轉的政策思惟,台商與其以政治角度解讀,不如趕快配合政策。口述整理:周岐原
這禮拜(二○一七年最後一周)全昆山就兩個字:「炸鍋」了!
你一定要寫清楚,這不是針對台商的行動,幾乎所有具規模的工廠都被掃到了!你看網路上流傳的停產名單有二七○家,台商大概頂多一半,外商、陸資也很多「中獎」……,這次行動,跟政治無關。
雖然昆山市政府認為衝擊過大、(停產令)緊急喊停,但枱面下還是有手段。據我所知,所有工廠都收到了「廢棄物必須減排五○%」的行政命令。 現在新的排放標準要達到有多困難?舉一個實際例子就知道,一家做電鍍的台商,若想達到政府提出的最新標準,換算下來,總產能或許要減少八○%才有機會。 先不談新設備多少錢,光是「立刻」兩個字,你就要減產多少才達標?對第一季的產量、營收一定是有巨大直接的影響。 這次確實是水質出了很大的問題,才讓市政府出手。就像你看到的那份文件,是吳淞江幾個水質監測站的「總氮含量」、「氮化物」濃度都大超標,才直接要求鄰近的工廠都停產。 現在中國官員任期頂多五年一屆,想要被中央看見、被升遷,環保的分量大大提高,經濟重要性反而比以前差太多了;你招商引資多少公司、帶動多少就業、創造多少GDP(國內生產毛額),都是以前的事,更何況那些都是前面幾任的政績,對本屆一點加分都沒有。 從現任官員的角度看,全中國兩千多個縣,憑什麼選你升官,這樣看事情就很好理解了。企業受不了要搬家?那請你趕快走,是你達不到標準,不是我的責任,以前只是沒認真抓、認真罰,現在依法辦事。近年政府的手段都很快、也讓人很有感,所以大家馬上配合。
像是一六年昆山市政府也是在春節前出台一個政策,要求強制減排,有人一次被罰好幾百萬人民幣,中國這種裁罰跟台灣不一樣,罰金是跟產量成正比的,但製造業的改善沒那麼快,要看到效果,作業時間至少一個月,當然接到罰單的,你過年也不用回台灣了,相關幹部自己行李整理一下,一、二月就睡在工廠。
為何這種事都發生在過年前?因為工廠對於減少廢水汙染的主流作法,是用微生物處理系統降低廢水濃度,但只要氣溫低於攝氏十五度,微生物活性就會大幅降低,廢水濃度就會變很高。加上年底要衝業績,大家趕工都忙死了,更容易出現環保事件。
如果一切按照政府規定,成本會變得多高?很高、算下去會吐血。現在工廠處理一公噸廢水,總成本大概十元人民幣,如果照前面那家電鍍公司的例子來講,他要做到符合標準,成本會是六十到七十元人民幣,有可能嗎?台灣電子廠毛利率才多少,單是環保設施一項能不能這樣投資,大家心裡有數,真的不如關一關搬家算了。 業者們當然也會想,是不是乾脆搬到別處好了?蘇北地區那些城市,像是鹽城,曾有人過來洽談要不要搬去那裡生產,昆山市政府也有出面協助,甚至有人傳言,官方可能去其他城市買地,幫廠商找位置,說白了,等於是變相鼓勵你搬走啦!我相信你去問昆山台協,枱面上一定咬死說不會搬走,但若問到一般幹部,可能又會跟你講另一套。
最重要的一點,昆山曾發生嚴重的工安事件(編按:一四年中榮金屬整座廠房發生粉塵爆炸,工人死亡一四六人),你也知道,那次事件中的台幹都被重判。這就算了,更傷的是讓台商、尤其製造業,形象真的一落千丈,後來接任的市委書記,他雖沒有明講,但台商已經是被貼標籤了,你們就是公共安全、環保不達標,長期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