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岐原
3D模組、車用鏡頭被寄厚望 高處不勝寒 舜宇下一步?
已更新:2020年4月10日
過去十年,舜宇光學集團營收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是三三%,稅後淨利的年複合成長率更高達四三%,如此驚人的「中國式增長」,讓其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首次超越大立光,股價漲幅因而急速加溫。
挑戰!智慧手機銷售量下滑 主要引擎失速 影響業績獲利 但經過一整年股價大漲翻倍的瘋狂行情後,舜宇想要更上層樓,進而挑戰創辦人王文鑒口中的關卡:全年營收一千億人民幣,橫在眼前就有一道難關得跨過。這難關,就是智慧型手機市場正快速瀕臨飽和、甚至面臨衰退的現狀。
「挑戰還沒過去,」業界人士直白地說,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智慧型手機買氣陷入低迷,獲利最佳的蘋果,旗艦機種iPhone X銷售狀況雜音紛擾,供應商紛紛傳出砍單消息,到了今年,狀況仍未緩解。
今年元月,中國知名手機品牌金立因創辦人資不抵債、公司也陷入重整,緊接著,三星公告第一季財報,獲利儘管出色,但公司警告,行動部門的營運將陷入壓力。在台灣,台積電第一季因比特幣挖礦需求降溫、手機客戶需求不佳,獲利減幅也超過市場預期,一連串的壞消息,讓舜宇股價在去年底一度暴跌四○%之多。 從蘋果、三星到屬於二線品牌的金立,全都發出警訊,在在顯示智慧型手機買氣欠佳、品牌偏好日益集中化的事實。手機鏡頭出貨急速攀升,正是舜宇去年得以驚豔業界的主因,一旦這個引擎停擺,舜宇業績大有可能由盛轉衰;再者,中國高階手機產品,尤其是大立光與舜宇角逐最激烈的市場,若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發布禁售令的政治因素再次發酵,舜宇恐怕將連帶受到嚴重影響,屆時在鏡頭市場,舜宇繼續衝刺、以規模挑戰大立光的策略,很可能受挫。
布局!圖以鏡頭模組攻蘋果 選擇最有優勢3D技術戰場 現階段,舜宇尚未接到蘋果的訂單,也就是說,儘管舜宇的本益比已經高達四十六倍、遠遠高於大立光的二十二倍,但舜宇依舊還不是一檔「蘋概股」。問題是,舜宇積極跨足手機鏡頭,長此以往,終究會與大立光正面交鋒,屆時雙方的勝負可能如何?
「舜宇在3D感測技術累積的實力,是其未來打入蘋果供應鏈最雄厚的資本!」一位長期追蹤舜宇光學的外資分析師說道。
早在二○一四年,Google發展3D感測技術,推出「Project Tango」計畫時,當時許多台灣公司評估訂單效益有限不願參與,然而,舜宇卻著眼於技術實力的提升與大廠關係的維繫而砸下可觀的財力與人力共襄盛舉。「儘管,Project Tango 最後沒有成功,但舜宇如今在3D鏡頭的技術實力放眼全球光學廠也算跑在前頭的!」該名分析師指出。
目前除了人臉辨識外,3D鏡頭在手機的應用有限,滲透率僅十五%左右,不過,隨著擴增實境(AR)應用趨於普及,3D鏡頭在手機愈趨普遍將是一股不可逆的趨勢。麥格理證券指出,3D技術的研發重心與技術價值是逐漸轉移到鏡頭模組廠身上,而非像大立光這樣的鏡片組廠上,這種情勢發展,給了舜宇未來在爭奪蘋果3D感測鏡頭訂單上提供了一個契機。
舜宇和大立光之間,其實存在亦敵亦友的微妙關係:兩家雖是手機鏡頭的競爭者,但鏡頭向來是大立光的強項,也是其主要業務;在鏡頭模組業務上,營收與獲利占比較大、領先的反而是舜宇,大立光則扮演上游、負責出貨鏡片組給舜宇進行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