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周岐原

7,870億、1兆、1.9兆:為何美國總統的大建設,越喊越像玩吹牛?

已更新:2021年5月15日

玩過「骰子吹牛」遊戲嗎?玩法是用骰盅蓋住骰子,玩家互相不能看到點數,陸續喊出新點數時,如果不信任對方的說法,對方就要打開骰盅,把點數公布出來,輸的人接受懲罰。

以此來看,從歐巴馬、川普到現任美國總統拜登,世界第一強國總統連三位喊出來的建設計劃,數字都和吹牛遊戲頗為神似。


華爾街日報報導,3月底拜登將發佈2022年財政預算支出的優先事項,並且在四月底提出全面政府預算;華爾街日報又提到,接下來拜登更將發佈一個針對基礎建設、教育、氣候變遷等多個面向的經濟刺激方案,總支出可能高達3兆(美元,以下同)。

3兆美元,這是多大一筆錢呢?以最新匯率換算,這筆錢約當新台幣85.8兆,2021年度我國中央政府總預算,在立法院三讀的版本是2.13兆,換言之,拜登這次宣稱要花掉台灣40年的總預算,手筆實在夠驚人的。

從歐巴馬在金融海嘯後宣布、總額達到7,870億的「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ARRA),川普2020年喊出1兆,拜登更是通過1.9兆建設計畫後不久,又加碼準備推3兆方案,為什麼美國總統一個比一個會花錢?而且手筆之大宛如玩吹牛,你喊5個六,我接著喊6個六,下一輪我還準備喊7個六!如此毫無顧忌灑錢,真有助於刺激美國經濟嗎?

回顧過去,美國總統號稱要花的錢,確實有增無減、預算只有「一路向北」:例如歐巴馬當年方案中,包括2,860億的個人及企業減稅,另有850億基礎建設,還有220億用在新能源建設。此基礎建設計畫被視為近年美國最重要的硬體建設方案,研究指出該計畫總共修復6.72萬公里道路, 2,700多座橋樑,創造了2百萬份全職工作,對經濟的槓桿效益達到了8,400億。(延伸閱讀:救了市場,卻害窮人更苦:聯準會超猛政策讓美股創新高,也讓貧富差距拉大)

至於川普號稱要「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為此多次提出基建計畫,卸任前的2020版本,預算更增加到1兆,但是當中,紓困疫情的緊急開支占大多數。若以基建而言,2018年川普的建設計畫,總額只2千億美元,而且因為共和黨內雜音不斷,最終只有特定小型的計畫被執行。

所謂經濟刺激,在共和黨的眼中,指涉的應該是「鐵公機」這類硬體建設,也就是道路、橋樑、水電設施及公共交通建設。但依照拜登競選時期公布的項目,他特別提出公共交通、永續能源、汽車、建築、以及創新等領域的建設(巧合的是,競選時期版本的總花費大概也是2兆,和這次1.9兆相當接近);其中特別要注意電動車,拜登當初號稱要創造1百萬個汽車業新職缺,還要打造全美永續能源系統,為極端天氣改造2百萬個家庭,創造1百萬個高收入工作,減少美國人消耗能源及家庭成員支出。種種訴求,顯然都與他重返巴黎氣候公約的思維不謀而合。

無論多宏大的計劃,最終都得資金到位才能執行。現在拜登如何籌資執行建設,成了兩黨繼續角力的主戰場。在財政赤字不斷升高的情況下,共和黨勢必強硬反對加大舉債,因而,美國加稅,將是未來四年主要的變動所在。在這方面,葉倫已經率先表示,唯有當經濟成長回歸到正軌、擺脫疫情黑天鵝的衝擊,美國財政部才會把加稅列入政策時程。但別忘了,沒有人會因為加稅而高興,企業界的反彈聲浪,將是拜登面對的首要難題。

除此之外,拜登如此青睞永續及清潔能源產業,勢必因此開罪化石能源以及汽車產業的既有既得利益者。如2017年川普批准與加拿大之間的Keystone XL能源建設項目,拜登上任之後,就以違背美國既定政策為由予以終止;雖然他承諾,將為傳統化石能源工人提供替代職務,但轉業談何容易,工會當然擔心拜登政策轉彎,最終只有犧牲工人。在這方面,來自企業界與工會的雙重壓力,恐讓拜登面臨新的僵局。 (風傳媒)

Comments


bottom of page